医学动态丨不开刀,胆管结石嘴里取!省三院肝胆胰外科小儿胆胰疾病诊治实现新突破

2023-08-11 12:23:11来源:云南信息报

近日,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成功为一名患有胆结石的10岁患儿实施ERCP技术,使得儿童不开刀解决病痛的期望得以实现。

胆结石作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,大多数人想到胆结石,会觉得这是成年人的“专属”,临床事实证明,胆结石病的患病年龄可以从儿童直至老年。10岁的小陈(化名)在一个月以前,被结石盯上,幸运的是,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(下称,省三院)肝胆胰外科消化内镜团队凭借精细、成熟的ERCP技术,让他们在不开刀的情况下,解除健康警报。

10多岁孩子腹痛不止“罪魁祸首”竟是它


(相关资料图)

今年只有10岁的小陈,一个月前突发腹痛,原以为只是普通小儿的消化问题,按胃炎治疗后,痛感短暂的缓解也让父母暂时放下警惕。

不曾想,半个月前,她的腹痛发作得越来越频繁。家属说,孩子精神食欲一天天变差,上学也造成很大影响。看着孩子症状越来越重,家长坐不住了,于是在当地多家医院检查。

CT影像显示:小陈胆总管有扩张,考虑有梗阻可能,但因CT影像检查结果不典型,小陈的具体病因始终不能敲定。

胆的问题?小陈妈妈一听慌了神,孩子平时饮食规律,也无肥胖史,这么小怎么会得这种病?“我们去了几家医院咨询治疗方案,最后亲戚朋友推荐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。”很快,小陈妈妈带着孩子来到省三院肝胆胰外科求助。

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江行介绍,一般情况下,除肿瘤外,常见的扩张的原因有两个,一个是胆总管结石;另一个则是先天胆管扩张症。

“先天原因的话,情况非常棘手,需要涉及胆囊切除、胆总管囊肿切除、胆肠吻合等手术。”江行说。

为尽快明确病因,江行让主管医师马上完善的小陈检查。根据检查总算明确了病因,检查提示为胆总管扩张,胆管内见结石影。

关于儿童胆总管结石,一旦确诊就必须手术取石,否则孩子的症状将持续,痛苦也无法得以缓解,可能出现严重感染等情况,这将危及孩子的生命。按照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,像小陈这种状况有胆总管结石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胆管探查取石术。胆总管结石开腹手术的优势在于视野开阔,便于手术操作,但开腹术创伤大;腹腔镜下胆管探查取石术是一种微创手术,腹腔镜下取石对于省三院肝胆胰外科团队而言轻车熟路,但对于只有10岁的孩子而言,还是存在一定创伤及相关风险。

江行带领专家手术组仔细分析患儿的病情,并提出还有一种“不开刀解决胆管问题”的方法——ERCP(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)。

ERCP术一直是诊断胆胰管疾病的金标准。有着不用开刀、创伤小、手术时间短、术后恢复快等显著优势,但也因其操作空间小、操作环境复杂、并发症风险大,对操作医生的技术有极高要求。儿童管腔相对狭窄,肠管壁更薄,操作难度不言而喻。

ERCP示意图

ERCP技术实现不开刀解决病痛

孩子消化道腔空间小,胃壁、肠壁较薄,操作过程中如何避免损伤?十二指肠镜管径较粗,如何提高插管成功率?

经过充分准备,该手术在麻醉科的保驾护航下,顺利开始。

省三院肝胆胰外科内镜中心李胜宏教授(国家ERCP学组委员)进镜操作开始,每一部操作都谨小慎微,在团队的细心配合,十二指肠镜顺利到达十二指肠降部,乳头开口正常,操作成功了第一步。

接下来,进行十二指肠乳头选择性胆管插管,李胜宏教授仔细调整位置,很快精准定位,顺利完成插管,为后续步骤提供了安全保障。

随着造影剂注入,小陈胆管内的真实样貌一览无余,胆总管扩张明显,胆总管下段一堆不规则结石显现。

开始内镜下取石环节,使用取石网篮顺利取出结石,大量泥沙样结石溢出。

随着最后一次造影显示,管内已无结石身影,手术大获成功。

省三院肝胆胰外科的ERCP技术的应用为胆胰疾病的儿童带来了福音,使得儿童不开刀解决病痛的期望在省内得以实现。

儿童胆总管结石常伴有先天性因素,出现症状需警惕。江行说:“我们都知道结石形成非一朝一夕,它需要一段过程,而儿童时期,机体正在发育,生长代谢旺盛,这个时期怎么会有胆总管结石的问题存在呢?其实,一些先天性的胆道疾病,如胆总管囊肿、胆总管扩张或闭锁胆道狭窄等,会导致孩子出现腹痛等相关症状,但因为孩子们往往不能很清楚地描述自己是怎样不舒服,导致家长错当简单腹痛治疗,耽误适当的治疗时期。”

江行在此提醒家长们注意: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和询问孩子的病症,特别关注一些伴随症状,比如是否伴有恶心呕吐、皮肤小便发黄,或者按胃肠炎等病症用药后症状是否好转。如果没有明显好转,症状仍然持续,就要考虑胃肠疾病以外的情况,比如更棘手的胆管结石等,就需要做相应的检查,从而根据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去解决。

来源: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

信息:梁东婕

标签:

  • 资讯
  • 科技